弟子规之家>入则孝

事虽小,勿擅为。

2022-06-29 20:07:16

“事虽小,勿擅为。”这句话出自清代李毓秀的《弟子规》第二章:入则孝

事虽小勿擅为的拼音、读音

  • shì
  • suī
  • xiǎo
  • shàn
  • wéi

意思是:平时生活起居,要保持正常有规律,做事有常规,不要任意改变,以免父母忧虑。

事虽小勿擅为的意思是什么

纵然是小事,也不要任性,擅自作主,而不向父母禀告。

事虽小勿擅为的注释

1. 事:其本义为职位,后引申为事务、事情,作动词使用时,表示从事、侍奉、任用。这里的“事”指的是事情、事务。

2. 虽:纵使、即便。

3. 小:细微。

4. 擅:指的是擅自。

5. 为:行为、行动、作为。

事虽小勿擅为的感悟

童蒙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,但是许多事情还没有经验、分寸,比如拿起东西往嘴里送,将手指插入插座中等等,这些动作都可能危及生命安全,爱好探索是孩子的特点之一,所以监护人要留意孩子的举动,及时给予引导,从小就有“事虽小,勿擅为”的习惯。“事虽小,勿擅为”看似是要求,是约束,实际是起到保护作用。当然,监护人也要懂得孩子的特点,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、生活环境不同,言行举止也有所不同,我们不可一刀切,要保护孩子天生爱好探索的能力,在自己有足够能力保护孩子的前提下,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,在不危及自身安全及危及他人、社会安全前提下,给孩子足够的空间。

现在许多孩子从小就很有“主见”,什么事都不与家人商量,父母的教示孩子也不接受,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,不听话是“果”,原因在哪里?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与方法是重要的原因,出于对孩子的保护,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言行举止,总是使用唯一、粗暴的方式,“不可以”、“不能”、“不”,这种长期的否定,孩子还能将真实的心声与父母沟通吗?孩子洒扫应对、待人接物的能力,是需要大人用爱心与耐心来陪伴与引导的,家长在孩子的提问、咨询中引导孩子如何去判断、如何去做,哪些是可以做,哪些是当前这个年龄段不能做的,孩子学到之后就懂得判断是非,提升主动做事判断能力,这些习惯有利于孩子的一生。

“陶母封鱼”的故事告诉我们“事虽小,勿擅为”是一辈子都要践行的,陶公(陶侃)是东晋有名的贤臣,年轻时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,有一次托人带一坛腌鱼孝敬母亲,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去,并回信责教陶公“汝为吏,以官物见饷,非唯不益,乃增吾忧也。”拿公家的东西来送给我吃,不但对我没有好处,反而增加我的担忧。此事虽小,却可以看出陶公的母亲相当有智慧,提醒孩子要清廉,不做有损大众的事情。可见践行“事虽小,勿擅为”是在保护孩子,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,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,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名将。

所以“事虽小,勿擅为”不止是对孩子来讲的,对大人也一样具有指导价值,所谓“教儿教女先教己”,为人父母要提升自己的品行,从经典中学习洒扫应对、待人处事的方法与态度,而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,一定是遵循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,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的小事所组成,这些元素是决定命运成败的关键,如同《三国志》中刘备告诫儿子的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”

意思是:如果任性而为,容易出错,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