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规之家>入则孝

号泣随,挞无怨。

2022-06-29 20:28:47

“号泣随,挞无怨。”这句话出自清代李毓秀的《弟子规》第二章:入则孝

号泣随挞无怨的拼音、读音

  • háo
  • suí
  • yuàn

意思是:如果父母不听规劝,要耐心等待,一有适当时机,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,再继续劝导。

号泣随挞无怨的意思是什么

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,甚至生气,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,也要恳求父母改过,纵然遭遇到责打,也无怨无悔,以免陷父母于不义,使父母一错再错,铸成大错。

号泣随挞无怨的注释

1. 号:原意为受到折磨时发出的嚎叫,此处指哭嚎。

2. 泣:原指站着哭泣,这里引申为无声哭泣。

3. 随:本义指跟从,后引申为顺从、接着、按照等释义,此处指跟随。

4. 挞:原指用工具抽打,这里指抽打、惩罚。

5. 怨:本义为愤恨、仇怨,此处指埋怨、责怪。

号泣随挞无怨的感悟

《弟子规·入则孝》教“谏不入,悦复谏,号泣随,挞无怨”,这一句紧接着上面的“亲有过,谏使更,怡吾色,柔吾声”,父母有过,要给予劝谏,用和颜悦色的态度,用柔和的声音来劝谏。父母假若不接受,那怎么办呢?是不是就不管了呢?不是,《弟子规》讲“谏不入,悦复谏,号泣随,挞无怨”,即使父母一时无法接受,还要继续劝谏,即使哭泣着去劝谏,即使挨打也不怨恨,完全就是不 想让父母陷于不义。

“谏不入”劝谏不被接纳,“入”是接纳、采纳,“悦复谏”高兴时再劝谏,“悦”的本义是高兴、愉快,“悦复谏”是讲劝谏的时机,如果父母在气头之中,这时 一味劝说,或许只会加深父母抗拒之心,毕竟人人都爱面子,这是为人子女所要顾及的,懂得察言观色,等父母心情高兴的时候,再来继续劝谏。“号泣随”,“号”是放声大哭,“泣”是小声有泪的哭,大声哭泣来劝谏,《礼记·曲礼下》曰“子之事亲也,三谏而不听,则号泣而随之。”“挞无怨”,“挞”是打,用鞭、棍打,即使劝谏时被打也不埋怨,不对父母起任何抱怨。这一句表的是对父母劝谏永不放弃的态度,落实的时候不要停留在字面之上,要灵活运用,不止自己要懂得权变,也要教给孩子、教给学生懂得变通,要明白句子背后的含义。《太平御览·宗亲部·卷八》曰“舜之事父也,小杖受,大杖走。此恐陷父于不义,非不孝也。”告诉我们孝不是一味的承受,父母在愤怒之中,言行难免有些冲动,对于严厉的责骂切莫放在心上,若是使用暴力,那应该及时离开现场,以免受伤,不陷父母不仁不义,落实经句 不要死在字面之上,一定要通权达变,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子。

“悦复谏”是对自己最好的励志,如何理解?当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,还是要保持愉悦的态度,才能不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,古人教的“境随心转”,只有不被境界所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《礼记·大学》曰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”无论什么时候,总是要保持自己的定力,让自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,在愉悦的心境之下,更能激发、开启自己的智慧,从而找到对治问题的方法,所以这句“悦复谏”不止是对父母,更要对自己,任何时候都不放弃。

“谏不入,悦复谏,号泣随,挞无怨”是劝谏父母,更是劝谏我们自己的,任何时候都要有“勿畏难”的态度,保持愉悦的心态,从经典中摄取智慧,启迪自己的心灵,用古圣先贤的教诲来勉励自己,来生活、来工作。

意思是:父母生病的时候,煎好的汤药,做子女的都要先尝一尝。

返回顶部